-
火锅:骨董羹香胜绮筵
火锅:骨董羹香胜绮筵冬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,当然是涮火锅。中国偌大的土地上,没有哪个地方会在涮火锅这一件事上甘居人后。当“清汤涮肉”的北京流遇到“麻辣红油”的四川流,他们一定会为蘸料用麻酱还是香油争执一番,同样选择香油的成都派和重庆派,又免不了为香辣和麻辣谁胜一筹而大动肝火。这边刚用鸳鸯锅解决了吃不吃辣的分歧,那边又为清...
-
秋蝉:遍催万树暮蝉鸣
秋蝉:遍催万树暮蝉鸣鸣蝉演奏的交响,从夏延续到秋。秋蝉的叫法,与其在夏天是截然不同的。一过了立秋,夜晚就变得聒噪了起来,溽暑中没精打采的蝉,在一夜之间重整旗鼓,开始了新一轮的狂欢。暮色初上,一树一树的蝉鸣次第响起,“知了……知了……”,漫无目的而又不知疲倦。你知道它们就藏在这些此时依然碧绿的树上,但若真的去找,多半一无...
-
冬衣: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
冬衣: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我不喜欢冬天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那厚重笨拙的冬衣。没有哪个孩子的童年逃得过被妈妈的毛裤和秋衣支配的恐惧。一到了冬天,妈妈总是比你更早更准确地知道你会不会冷,早早就把秋衣秋裤、毛衣毛裤、棉袄棉裤拿出来,不由分说地给你全部套上,丝毫不管它们会如何地妨碍你的行动。记忆中母亲在身边的每一个冬天,似乎...
-
银杏:等闲日月任西东
银杏:等闲日月任西东北京不仅“春脖子短”,“秋脖子”也不长。在这短暂的秋季里,最令北京人留恋和骄傲的,应当是满城的银杏吧。北京城的银杏,点缀在每一条街巷、每一方院落中,不拘是南城还是北城。而银杏叶黄,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号令,一处已满树金黄,而另一处依然碧绿,是很常见的事情。通常,城里的树黄得早些,城郊晚些;向阳的树早些...
-
茉莉:列作人间第一香
茉莉:列作人间第一香茉莉的笑是可以倾城的。“杏花春雨江南”,杏花是小白长红越女的腮,茉莉是说吴侬软语的苏州女子。杏花在溪头浣纱,茉莉在闺中刺绣。人说苹果花是雪做的,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,那茉莉是什么?茉莉的瓣,是四月的流水凝成的。唯有流水,才有那样清澈而灵动,溶着仲春的碧色和煦暖的阳光。茉莉不是雨,雨是江南的病美人,是...
-
荠菜:时绕麦田求野荠
荠菜:时绕麦田求野荠记忆中的春天,从一棵荠菜开始。随着人慢慢长大,许多小时候模糊不清的记忆,会在你一次一次的回想中,打乱又重组,最终让你忘记原本真实的是什么样子,共同交织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故事。但,记忆本就与他人无关,也就无所谓真实与否,总之那些最终留下来的,就是属于你的童年回忆。关于荠菜,我脑海中留下的故事,要追溯到...
-
桃花:桃红又是一年春
桃花:桃红又是一年春有一年的桃花开得特别早。其实桃花本就开得早,不过不是那种粉艳艳的碧桃,而是山桃。每年的二月份,东风一吹,空气里有了些萌动的暖意,某个清晨你走在北京的街头,不经意间向路边一瞥,也许就看到一树山桃花撞开一片春光。北京的春天,往往就是这样开始的。山桃花小而色淡,远远看来,是极浅淡的粉白色,算不得多么娇艳。...
-
葵花:惟有葵花向日倾
葵花:惟有葵花向日倾无数次梦想拥有大片的向日葵田。夏日宁静的午后,将自己藏在浓密的绿荫中,金色的花朵确是可以“过人头”的。坐着,或者顺着一秆秆葵花间的空隙躺下,举头看阳光在花瓣上跳跃着,筛下斑斑点点的天光云影。清风走过的时候,就听见一朵朵花“咯咯”“咯咯”“咯咯”地笑,感觉到她们的裙在身边快乐地轻轻颤抖。曾傻傻地要将学...
-
瓜子:通夜沿街卖瓜子
瓜子:通夜沿街卖瓜子秋天,瓜子该熟了。丰子恺曾说,中国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:拿筷子博士、吹煤头纸博士、吃瓜子博士。这三种技术中最进步最发达的,要算吃瓜子。对此,我深以为然。每到过年的时候,或是谁家有个红白喜事,一大家子凑在一起,面前总少不得一个果盘,盘中的西瓜子或者葵花子,堆成高高的山头,不知不觉间就被夷为平地,又在旁...
-
梨花:人生看得几清明
梨花:人生看得几清明若说桃花媚、杏花娇,那么梨花,最当得起的是个“白”字。梨花白到什么程度呢?白到在文人中已成了一种标杆,形成了一种共识,百花之中,无出其右者。明清时人们也叫它“玉雨花”,说它洁白如玉,而杨基则在《北山梨花》中直接抛出“不愁占断天下白,正恐压尽人间花”的结论,多大的口气,天下的白色都被它占了!而这还不算...
-
苦瓜:诸方乞食苦瓜僧
苦瓜:诸方乞食苦瓜僧在吃苦瓜这件事上,我自认是个俗人。有人爱极了苦瓜,在他们口中,苦瓜嚼时两颊生津,咽下苦尽甘来,是夏季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。若是你显露出对苦瓜的嫌弃,他们还会劝你,苦瓜“除邪热,解劳乏,清心明目”,有着千般好处。甚至,陈奕迅的歌词也会在这个时候出场:“珍惜淡定的心境,苦过后更加清……到大悟大彻将一切都...
-
端午:明朝端午浴芳兰
端午:明朝端午浴芳兰中国的节日,纵然习俗再多再复杂,也总能概括成一个符号,给人一个清晰而生动的印象。譬如除夕的印象是饺子,春节的印象是鞭炮,清明的印象是满眼青绿上覆着的雨,中秋的印象是深蓝天幕上的圆月。而端午的印象,则是气味。这气味的基底,来自艾草。小时候的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在门口倒挂一束艾草,起先是苍翠的颜色,不几天...
-
幽赏:冬看山林萧疏净
幽赏:冬看山林萧疏净冬天是个无聊的季节。在我的印象里,真正的冬天从梧桐叶落光的那一天开始。秋虽肃杀,却也算热闹,草木从绿到黄再到红,几天就换一个模样,秋水浩浩荡荡,秋菊争奇斗妍,瓜果虾蟹轮番登场,各种虫声此起彼伏,西风威风凛凛,呼啸着卷走一切陈旧的、不爽利的。而一入冬,一切又归于平静。天地慢了下来,时间突然停滞,光秃秃...
-
牡丹:花开时节动京城
牡丹:花开时节动京城谷雨过,牡丹开。小时候不喜欢牡丹,总感觉它有一种老气横秋的气质。坐北朝南的方正大客厅,一组红木椅,椅子上摆着织有“福寿禄”的大坐垫,椅背上方悬挂着两三米长的大花轴,或许还配着黑色的画框和擦得亮闪闪的玻璃,画框里的画大红大绿,姹紫嫣红,中上方赫然四个大字:“花开富贵”。这是我脑海中最适合牡丹出现的地方...
-
夏花明-唐·韦应物
AA夏花明-唐·韦应物夏条绿已密,朱萼缀明鲜。炎炎日正午,灼灼火俱燃。翻风适自乱,照水复成妍。归视窗间字,荧煌满眼前。韦应物(约737—791),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,有《韦江州集》《韦苏州集》传世。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,绿意盎然,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,显得更加明丽、鲜艳。正当中午,烈日当空,花朵灼灼,像火焰燃烧一...
-
村雪夜坐-唐·白居易
AA村雪夜坐-唐·白居易南窗背灯坐,风霰暗纷纷。寂寞深村夜,残雁雪中闻。白居易(772—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诗歌题材广泛,语言平易通俗,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。我背对着灯光,坐在南窗下昏黄的灯影里。窗外,风吹动雪花在幽暗的天空中飞舞。身处这偏远的小村庄,我在深夜里倍感寂寞。纷飞的雪中,传...
-
生查子·重叶梅-宋·辛弃疾
AA生查子·重叶梅-宋·辛弃疾百花头上开,冰雪寒中见。霜月定相知,先识春风面。主人情意深,不管江妃怨。折我最繁枝,还许冰壶荐。辛弃疾(1140—1207),字幼安,号稼轩。南宋豪放派词人,一生力主抗金,有《稼轩长短句》以及今人辑本《辛稼轩诗文钞存》传世。梅花在百花开放之前绽放,在寒冷的冰雪时节出现。如同霜花一样洁白的月...
-
寄内-唐·白居易
AA寄内-唐·白居易桑条初绿即为别,柿叶半红犹未归。不如村妇知时节,解为田夫秋捣衣。白居易(772—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诗歌题材广泛,语言平易通俗,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。春天桑树刚长出绿叶时,我就和妻子分别了,等到秋天柿子树的叶子都变红了还没有回去。我还不如村里的妇人知道时节呢,她们还...
-
春山夜月-唐·于良史
AA春山夜月-唐·于良史春山多胜事,赏玩夜忘归。掬水月在手,弄花香满衣。兴来无远近,欲去惜芳菲。南望鸣钟处,楼台深翠微。于良史,约唐玄宗天宝十五载(756年)前后在世,诗风清雅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七首。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,以至夜幕降临后仍让我流连忘返。捧起那清澄明澈的泉水,只见泉水映出月影,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...
-
南北朝·佚名
AA南北朝·佚名敕勒川,阴山下。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天苍苍,野茫茫。风吹草低见牛羊。《敕勒歌》选自《乐府诗集》,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,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。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,天空仿佛圆顶帐篷,笼罩着四面的原野。天空蓝蓝的,原野辽阔无边。风儿吹过,牧草低伏,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...
-
己亥杂诗·其五-清·龚自珍
AA己亥杂诗·其五-清·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。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龚自珍(1792—1841),清代思想家、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。著有《定庵文集》,今人辑为《龚自珍全集》,著名诗作《己亥杂诗》共315首。日落时分,我带着如同江水一般浩浩荡荡的离愁别绪向着远方行去,马鞭向东举起,这一起身,...
-
渡湘江-唐·杜审言
AA渡湘江-唐·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,今春花鸟作边愁。独怜京国人南窜,不似湘江水北流。杜审言(约645—708),唐代诗人,字必简。与李峤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,是唐代“近体诗”的奠基人之一,作品多朴素自然,格律谨严。我悲叹着往日还在园林游玩的情景,今年春天花开鸟鸣,更引发了我被流放边疆的哀愁。最可怜的是京城的...
-
江 村-唐·杜甫
AA江 村-唐·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,长夏江村事事幽。自去自来梁上燕,相亲相近水中鸥。老妻画纸为棋局,稚子敲针作钓钩。但有故人供禄米,微躯此外更何求。杜甫(712—770),唐代诗人,字子美,诗中常自称“少陵野老”。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并称“李杜”,存诗1400多首,有《杜工部集》传世。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...
-
月夜忆舍弟-唐·杜甫
AA月夜忆舍弟-唐·杜甫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杜甫(712—770),唐代诗人,字子美,诗中常自称“少陵野老”。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并称“李杜”,存诗1400多首,有《杜工部集》传世。戍楼上响起了更鼓声,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了,秋日的...
-
霜月-唐·李商隐
AA霜月-唐·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高水接天。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李商隐(约813—约858)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。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作品被收录在《李义山诗集》中。听到了南飞的大雁啼叫时,已经没有蝉鸣了。我登上高楼远远望去,只见远处烟波浩渺,仿佛江水连着云天。天上的青女与...
-
望江南·超然台作-宋·苏轼
AA望江南·超然台作-宋·苏轼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试上超然台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烟雨暗千家。寒食后,酒醒却咨嗟。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。诗酒趁年华。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词开豪放一派,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春天还没有过去,微风细细,吹荡着...
-
赋得古原草送别-唐·白居易
AA赋得古原草送别-唐·白居易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白居易(772—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诗歌题材广泛,语言平易通俗,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。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,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茂盛。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,春风一...
-
乞巧-唐·林杰
AA乞巧-唐·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林杰(831—847),字智周,唐代诗人。《全唐诗》存其《乞巧》《王仙坛》两首。七夕的夜晚,人们抬头仰望碧蓝的天空,仿佛能看见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着秋月,一边对月穿针,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。想想看,有那么多的人...
-
悯农·其二-唐·李绅
AA悯农·其二-唐·李绅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?李绅(772—846),字公垂,唐代诗人。作有《乐府新题》20首,已佚。代表作为脍炙人口的《悯农》诗两首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四卷。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着庄稼,汗水从身上滴下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。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,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...
-
四时田园杂兴·其二-宋·范成大
AA四时田园杂兴·其二-宋·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,麦花雪白菜花稀。日长篱落无人过,惟有蜻蜓蛱蝶飞。范成大(1126—1193),字致能,号石湖居士。他的诗风格平易浅显,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,有《石湖居士诗集》《石湖词》传世。梅子成熟的时节,杏子也渐渐长大。田里的荞麦花一片雪白,油菜花则显得有些稀疏。夏天...